• 主页 > 体育问答
  • 1948年大公篮球队代表中国出战伦敦奥运会的历史回顾与影响

    20世纪50年代初,香港《大公报》和《新晚报》员工组成的业余篮球队经常与电影、出版界的球队进行比赛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队规

    图:1948年大公报篮球队返回上海,在上海站合影。

    日本侵华时期,上海陷落。 《大公报》“日寇之下一日不办报”,移师重庆出版。日本投降后,该书回到上海出版发行。在此期间,它做了两件众所周知的事情。

    第一件事就是购买德国先进的滑翔机“大公报”,提倡发展空军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队规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

    图片:大公报记者张鹏舟(右)与航空协会负责人(左)合影。前面停着的是“大公报”滑翔机。

    另一件事是在上海成立“大公篮球队”,以上海为起点推广篮球运动,逐步将篮球文化带到各个省市。 《大公报》篮球队拥有全国受欢迎的明星。在上海,与实力强劲的“华联队”、“回阿莱队”同场竞技,成为各省市最强队伍。

    1948年伦敦奥运会,中国派出代表队参加篮球项目。在讨论如何组建中国队时,中国奥运会一致同意以“大公篮球队”为主力,补充个人球员,组成中国代表队前往伦敦参赛。队内共有十名选手,其中六名来自“大公队”,包括在中国大陆、香港和东南亚拥有众多粉丝的蔡文华、李世桥、蔡忠强和黄天喜。

    推动篮球运动普及 顶级球星加盟

    《大公报》创办篮球队的故事是这样的:日本投降后不久,受苦受难的人民重新获得了新生。篮球的产生是出于一时兴起。上海有十多支有实力参加公开赛的队伍,其中不乏大公司、大企业组成的队伍。比如,三大球队之一的“回阿莱”队,隶属于著名的“回阿莱”鞋业制造商,以高薪招募各省最优秀的球员。上海每天有五六场篮球比赛,观众爆满。 《大公报》管理层嗅觉敏锐,最先把握潮流。 1946年初,决定组建“大公篮球队”,决心以强队身份亮相。只有强大的球队才能吸引球迷。球迷被吸引了,必然会对篮球产生兴趣。兴趣,报纸的初衷就是普及篮球运动。

    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队规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

    图片:明确的球队定位,秉承“忘我大义、无私为大众”的公益精神,倡导篮球运动的大众化,是公益篮球队成功的前提。

    “大公篮球队”的组建工作交给了时任管理部高级经理(后来的香港大公报社长)的费益民。他面临着招募明星的问题。顶级明星都是财团招揽的,想要挖走他们并不容易。恰巧,当时菲律宾一支实力雄厚的华侨篮球队——“群盛”篮球队回国参赛。该队包括球星蔡文华和李世桥,该队是菲律宾实力最强的球队之一。主唱蔡文华出生于晋江,六岁时移居菲律宾。他被誉为“篮球神童”;李士桥的父亲是当地木材大王、著名华侨领袖李清泉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队规

    “群生”先后在厦门、上海参赛。每场比赛都异常激烈,门票一票难求。 “群生”队的技术让所有人震惊。队中的蔡文华和李世桥立即成为中国球迷中的大明星。球队在厦门和上海打了十场比赛。球队十场比赛全部获胜,让上海球迷兴奋不已。球队的比赛结束后,他们访问了上海,然后返回了中国。

    此时,费益民已将目光投向了李世桥、蔡文华等几位球星,并试图留住“群生”球员组建“大公篮球队”。他通过泉州的朋友找到蔡文华,表达了自己的诚意,希望他们留下来加入“大公队”,并愿意支付丰厚的薪水。经过彝族人民的大力游说,蔡文华、李诗桥等众多明星愿意留在中国,加入“大公队”。费益民不负重托,组建了“大公篮球队”。

    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队规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

    图为:1946年菲律宾篮球队合影

    队长一职由编辑部主任徐俊元担任。他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,曾任《大公报》记者。二战期间,他以一群欧美记者而闻名。他回忆起每次“大公队”打比赛,都受到上海球迷疯狂称赞的情景,他说:“每当有活动,球迷蜂拥而至,我都会亲自到场,大家都找我要票。这真是一个奇观。”大公队只打比赛。短短几场比赛,他们就拥有数万球迷,他们将尽可能多地赢得比赛,成为上海雄狮。

    组建国家队骨干,巡回演出赚取旅费

    1948年,中国组队参加伦敦第18届奥运会。在讨论如何组队时,奥委会委员一致同意选定“大公篮球队”为核心,然后再选定其他球员。结果,有十名球员入选“大公篮球队”。 “团队”共六人。

    当时的中国,时局还很动荡。虽然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对参加奥运会不太重视,但还是组队出去了。此次,中国派出33名男运动员参加篮球、足球、田径、游泳、自行车五个项目的角逐。当时的参赛选手吴成章晚年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这段经历。除了作为见证者的感受之外,他也感受到参加比赛的不易。他说,在当时的条件下,参加奥运会“完全是‘苦差事’”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队规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

    图片:1948年,中国奥林匹克代表团排除万难,前往伦敦参加奥运会盛会。

    出国参赛,除了人员阵容外,首先需要保证的就是资金。然而,当时国民党政府虽然同意组队参加奥运会,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待遇却“不被父母爱”。甚至,为了筹集到伦敦比赛的资金,中国男篮不得不在奥运会之前启动“巡演”业务。

    1948年伦敦奥运会开幕日期定在7月29日,结果从7月初开始,男篮就在国内外“巡演”,从上海到香港,再到新加坡……利用比赛门票的销售收入以及当时国内企业的资助,他们终于凑够了前往伦敦的费用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队规

    图为:1948 年伦敦奥运会的宣传海报

    业余篮球队队规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

    当年7月20日,球队启程参加伦敦奥运会。第一站是经过香港。当日凌晨12时15分,他们抵达启德机场。他们受到了体育界人士的欢迎。当晚,香港《大公报》设宴招待。场面热闹非凡。第二天的比赛是与“星岛”篮球队的夜战,他们以45-28轻松获胜。第三晚对阵“港联”的比赛,队员们稍稍低估了对手,以58比49险胜。报纸形容“蔡文华的远射总是准中,而李士桥的打法很聪明,美丽或真或假,狡猾如兔子,闪电般的动作引得粉丝拍手叫好。”

    当年7月30日,奥运会开幕。球队首战对阵智利,以39-44落败。第二场对阵比利时,李世桥和蔡文华双双上场。当比赛打成平手,加时赛进入加时赛时,球队以36-34获胜,蔡文华一人。拿15分。最激动人心的是第三场对阵韩国队的比赛。最后三秒他们仍然落后一分。比赛结束前一秒李世桥投篮得手,领先一分,以49比48获胜,大公队球员发挥了主力。

    进入奥运会,被忽视、不熟悉规则,离开伦敦

    在努力筹集足够的旅费后,中国男篮与足球、田径、游泳、自行车等运动员一起,开始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征程。当然,这是一种复杂的感觉。 “当我们进入奥运村时,没有人出来欢迎我们,甚至没有人来迎接我们。当各队进入奥运村时,他们必须进行升旗仪式。呼声最高的当然是美国那场演出非常盛大,奏国歌有几十个人,很多人都来支持,但是当中国代表团升旗的时候,却根本没有人来。在吴成章的记忆中,他们当时的处境可以用“穷”来形容。言语来形容。

    由于资金有限,男篮只在奥运村停留了两晚。之后,他们搬到了放暑假的职业中学,暂时定居在别人的教室里。交通方面,由于远离奥运村,运动员巴士的便利性不再存在。队员们只能依靠乘坐公交车前往比赛场地。饮食方面,一方面吃不惯西式餐点,另一方面出于经济考虑,队员们装在行李里的米饭、咸鱼等腌制品进来了。便利。

    业余篮球队队规_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

    图片:1948年第18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,以大公球员为主的中国队迎战比利时队。

    当然,去伦敦参加奥运会,首要任务就是比赛。当时,中国队与韩国、智利、比利时、菲律宾和伊拉克分在一组。根据规则,小组前两名可以进入半决赛。上一场对阵伊拉克之前,中国队与其他四队积分相同,成绩相同。因此,上一场比赛球员们奋力争取净胜球,打成125比25,比分悬殊。作为主力前锋的吴成章拿下32分。

    然而,就在球员们与当地华侨庆祝球队进入半决赛,甚至BBC记者前来采访时,意外的惊喜发生了——中国男篮没有进入半决赛。根据晋级规则,中国队因与同积分的其他球队相比净胜球处于劣势而被淘汰。 “第二天,我们得知自己犯了规则错误,没能出线,大家都高兴不起来……论实力,我们队本来可以进入半决赛的。”带着遗憾和教训。至此,中国男篮结束了奥运之旅。

    选拔业余篮球规则队员要求_业余篮球队选拔规则_业余篮球队队规

    图:1948年伦敦奥运会盛况

    本届奥运会,球队小组赛两负三胜,输给了智利和菲律宾,战胜了比利时、韩国、伊拉克,总排名第18。

    “大公队”曾在菲律宾、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等地参赛。所到之处,都得到当地华人的支持,战绩辉煌,只输给了菲律宾。近两年中国篮球水平有所提高,《大公报》高层对球队在推广篮球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ks-io.com/html/tiyuwenda/7070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