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指在一定时期、一定地区内,定期从事体育锻炼、体育娱乐、接受体育教育、参加体育训练和比赛的具有统计意义的社会群体。它体现了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度和亲和力。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:1)体育活动频率每周3次以上; 2)每次体力活动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; 3)各项体力活动强度在中等以上。据《我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研究》显示,1996年,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为15.46%。包括7-15岁在校学生、武装部队等自然体育人口,我国体育人口约占体育总人口的15.46%。占人口的31.20%。我国人口基数大,运动人群多,健身市场发展空间广阔。 1.1.1.2体育人口的受教育程度、职业和收入情况。上述3个表格根据《我国体育人口基本特征及发展研究》(1)进行了适当调整。受教育程度越高,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例就越大。与锻炼意识水平有关。 (2)。收入水平的高低也对体育人口的比例产生显着差异。一般来说,收入越高,参与程度越高。 (3)。体育人口与职业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。科技人员相对较多,学生在体育人口中占较大比例。值得注意的是,体育人群中管理人员的比例相对较小,这与他们缺乏业余时间有很大关系。综合以上三个表格,经济条件和意识是参加体育锻炼的前提。 1.1.2 非体育人群 非体育人群包括参加过体育活动但未达到体育人口标准的人群(即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)和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。前者占16岁以上成年人口总数的18.89%,后者占65.65%。据对城乡居民中断体育活动的原因统计,分别有11.14%和4.03%的人认为没有体育设施和锻炼场地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eks-io.com/html/tiyuwenda/7076.html